您的位置: 首页 >走进常德>文化常德>历史民俗>详细内容

省级:常德米粉制作技艺

分享到:
打印 字体:
2023-08-02 18:27 来源:常德市文化馆

常德,位于湖南西北部,古称“武陵”,沅江、澧水流灌全境,是一座拥有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。素有“鱼米之乡”美誉的常德,物产丰富。小吃花色多样,尤以常德米粉老少皆宜,驰名全国,是提升常德知名度、代表常德印象、促进与各地饮食文化交流的城市名片。

常德米粉,俗称圆粉,或米面。在常德市各区县均有广泛分布。近年来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、长沙等地经营常德米粉的坊间店面不下万家。

“常德米粉制作技艺”自诞生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。《嘉靖常德府志》习俗篇有文记载:“岁将尽数日……姻友之家以酒果之类互相馈遗,作米面食具肴酒以为迎新聚饮之储……”;《武陵文史》则叙述:“相传很久很久以前,常德十年九灾……平时将大米磨成浆,蒸熟后做成细长的粉条,晒干储藏,逃荒时拿出来食用……后来,有人专门从事制作,开设作坊,并改革了制作工艺……”;《常德风物大观》则进一步阐明“早在清朝光绪年间,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”。手工制作出来的米粉洁白圆润,形如龙须,暗寓吉祥。逢年过节,吃食米粉,以示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,过日子,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。

常德米粉选料讲究:必须选用早稻米,在水中浸泡8-10天;将浸泡好的米打磨成米浆;米浆通过挤压滤水;滤水后的米浆放入蒸笼蒸到八成熟;蒸到八成熟的米浆搓揉成圆筒形;将圆筒形的米浆放入成形桶中;通过挤压,把米浆从桶下米粉粗细的圆孔中挤压成型;挤压出的米粉直接落入下面滚烫的开水中;将米粉捞出,放入冷水冷浸后捞出待售。至此,整个米粉制作工艺完成。

常德米粉浇头一般分牛肉浇头和猪肉浇头两大系列。猪肉浇头主要有猪肉,肉丝、蹄花、排骨、鸡丁、鳝鱼等10多种。牛肉浇头主要有牛肉,有牛杂、羊肉羊肚、牛排、牛筋、红烧牛肉等10多种。丰富多样的选材配以独特的佐料配方,或炖或炒或烫,口感鲜、香、劲、辣、滑、爽,独特的美味深受大众青睐。

根据1955年常德饮食行业编制的《常德市饮食业五五年普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》资料显示,50年代从事米粉生产包括清真第一春、黄宪记、黄珍记在内的手工作坊共计13家,年销售总额达到19万余元。

近代以来,在经济效益的制约及现代文化的冲击下,米粉手工作坊虽然相继被现代机械所取代,但其制作技艺却被传承,生产规模不断扩大。

2012年,“常德米粉制作技艺”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武陵区文化部门在区委、区政府大力支持下,携手区有关部门及当地商业实体,制定了“以生产性保护为核心,推广常德米粉品牌、对项目传统性及实用价值进行整体性保护”的五年保护计划。2014年10月16日,市长周德睿召集专题会议,明确指出:“同意委托金健米业牵头组织实施‘常德米粉’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工作”。

2016年,“常德米粉制作技艺”被列入第四批“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”。        


终审:谭琳琳-
【我要纠错】 责任编辑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