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乡味”抚慰游子心
“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崽!”春节期间,常德姑娘方依依在朋友圈“晒”出了父母寄来的年货。腊肉、腊肠、腊鱼,还有家人亲手腌制的豌豆酱……熟悉亲切的美食,抚慰着游子的乡愁。
方依依和丈夫都是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。今年,为了缓解疫情防控的压力,这对“90后”夫妻积极响应“就地过年”的号召,选择留在北京过年。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,两人都在各自的科室里值班,没来得及好好体会“年味”。但是在下班之后,蒸上一节腊肠、炒上一盘腊肉,熟悉的“年味”就随着食物的香气扑面而来了。
“爸妈自家做的腊肉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腊肉。”方依依说,熏腊肉是家乡过年的传统。每年冬天,家里长辈都会在乡下收拾出来一间专门用来熏肉的小屋,把腌好的肉一串串挂在墙上,在墙角架起柴火,每天精心“照料”。小时候,她最喜欢熏肉的小角落,可以闻着香味,和家人们一起烤火取暖。自从参加工作以后,很少能有这么自由闲适的时间。
去年春节,她和丈夫原计划在老家陪父母亲人好好过个年。正赶上新冠肺炎疫情,两人在大年三十接到了单位的紧急通知,连夜从澧县老家赶回了北京。其间,方依依天天在朋友圈分享常德日报·常德融媒客户端发布的疫情防控相关信息。“最开始,家里的老人都没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……”方依依回忆,去年的这个时候,她一边在北京忙着工作,一边远程给老家的亲友科普医学知识,简直是两头心焦。幸好,随着防疫工作的全面开展,村干部及时来到家门口登记省外返乡人员信息,还通过小喇叭、横幅、海报、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,让乡亲们的防疫意识得到了提高。
去年,由于老家澧县紧邻湖北,出现了29例确诊患者。方依依虽然远在北京,却一直关注着家乡的疫情。她说,当时一有空就会打开常德日报·常德融媒客户端开设的“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”专栏、“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常德在行动”直播,及时了解疫情的最新情况,并把重要信息分享在朋友圈和亲友群。在那个特殊的时期,无数医护人员都选择了逆行坚守。方依依的丈夫在医院的PCR实验室工作,专门负责做核酸咽拭子检测,一直奋战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。方依依本人虽然是内科大夫,但也参与过发热门诊的值班。
“跟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的情况已经好了太多,只要大家都配合防疫工作,相信后面会越来越好。”方依依说,吃着从家乡寄来的特产,内心充满了温暖,工作起来也干劲十足。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都健康平安,等到明年春节时,一定回家乡好好过个年。
(责任编辑:晏紫卉)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